全国服务热线:028-6494463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发布时间:2020-03-16 16:07:36点击量: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16章)

在老子看来,包括宇宙万物在内的世界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物”。
    “道”具有不同于万物的根本性特征,这些特征使“道”成为万物存在与运动的总根源、总依据、总动力。

道家还有一个概念,即 “自然”,所谓的“自然”,就是万物最为完美的、圆满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万物可以自由自在地、不受任何拘束地展现自己的特性。万物都能够充分地表现其“自然”,那就是这个世界最美丽的画面。所以,道家特别强调不要去干涉万物的本性,不要去破坏万物的“自然”。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虮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庄子·齐物论》
《庄子》得出的结论是“道通为一”,虽然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但从“道”的角度看,各有其作用、各有其价值,既没有谁特别高贵,也没有谁特别低贱。而且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组成了这个精彩的大千世界。因此庄子要求人类跳出自我中心主义的圈子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理解和对待自然生态环境中各种存在物,而那种出于人的主观偏好来理解和对待自然事物的方式则是对自然的损害。
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所安也,鸟入之而忧。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人入之而畏。川谷通原,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深溪峭岸,峻木寻枝,猨狖之所乐也,人上之而栗。……乃至天地之所覆载,日月之所照誋,使各便其性,安其居,处其宜,为其能。(《淮南子·齐俗训》)
所谓“天人同构”,指的是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人不可能离开自然万物而独立生存;所谓“天人同构”,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人的一切行动必须顺应天地的规律,与大自然的律动合拍,不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
     天道表现为天地四时的运行规律,那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一切行动,尤其是政治行动,不能违背这个规律。例如此书讲“夏起大土功,命曰绝理。犯禁绝理,天诛必至。”

道家认为最高明的政治家绝不是仅仅机械地、僵化地、简单地模仿、套用天地间那些规范,而是能够注意观察、揣摩、提炼天地间阴阳消长的节律。道家将这套从天地规律中感悟到的东西,叫做“阴阳刑德”,例如《黄帝四经·十大经·观》提出“秉时以养民功,先德后刑,顺于天。”

“天道”又表现为循环往复、盛极必反、阴阳互补、交替不已的原理,这些原理在《黄帝四经》中,主要由这样一些相互对立的概念,即“阴-阳”、“男-女”、“外-内”、“刑-德”、“文-武”、“动-静”、“柔-刚”、“雌-雄”、“逆-顺”、“生-杀”、“取-予”、“吉-凶”、“兴-废”等体现出来。例如《黄帝四经·经法・论约》说“三时成功,一时刑杀”。

天道的运行是阴阳消长、循环往复的,具体而言就是“一立一废,一生一杀”。重要的是,道家从中悟出“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的道理。
     “功溢于天,故有死刑。功不及天,退而无名”,就是说“超过”和“不及”,都有可能导致天罚。
黄帝问于岐伯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岐伯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黄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
《黄帝内经》之《素问•八正神明论》

《老子》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56章)
“天道无亲”(79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49章)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27章)
在短短的五千言中,“玄德”重复了多次,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2章“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类似的话还见于34章“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77章的“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8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2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4章)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64章)。
“常无欲”(1章、34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19章)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52章)
五味浊口,五臭熏鼻,声色阏塞耳目。取舍滑心,使性飞扬,迷情徇物,念念相撄,使心智游乎外,鬼神入其内,是非宠辱乱扰灵源,与物相刃相靡,终身疲役。(《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家园路8号1栋12层19号  电话:028-64944633​  手机:18080975180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7022595号-1